团章  | 团旗  | 团徽  | 团歌  | 旧版链接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河北大学 “外教社杯”跨文化能力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11 作者: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来源: 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办公室

各院系:

培养我校学生知中国、爱中国、讲中国,引领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文化新画卷,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做出贡献。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将启动2025年河北大学“外教社杯”跨文化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参赛工作。现将大赛安排做如下说明:

一、参赛要求

本届大赛分“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短视频比赛和跨文化能力团队现场赛两个分赛项举办,具体参赛要求如下:

1.参赛选手可选择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任意一个分赛项。每位选手仅限参与一个作品。若选择团队参赛,每支队伍学生人数不得超过3人;允许跨专业组队,但不允许跨校组队。

2.参加短视频比赛的选手不得同时参加团队现场赛。短视频比赛的每个参赛作品限1位指导教师。

3.同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本校的多个短视频比赛作品,但不能同时指导团队现场赛。

二、大赛内容

大赛包含“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短视频比赛和跨文化能力团队现场赛两个分赛项。

三、大赛具体要求

赛项一“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短视频比赛

(一)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须为我校注册在籍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皆可参赛,专业、年级不限。

2.选手可跨专业组队参赛,每组成员不得超过3人,不得跨校组队。

3.每位选手(组)可设1名指导教师,同一名指导教师不得指导多人(组)作品参赛,违者取消该选手(组)作品参赛资格。

(二)作品内容要求:

1. 紧扣大赛主题“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际理解”。

2. 鼓励围绕个人生活和学习、家乡故事、家乡文化、地方发展变迁等,从多维度、多领域选取题材,创作文案。

3. 鼓励基于个人所见所闻所感,以小见大,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形成原创性故事。

4. 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标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智慧。

5. 故事有深度,叙事角度新颖,避免陈词滥调,展现独特观察视角。

6. 从跨文化视角讲述和呈现故事,注重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其中的应用。

7. 注重传播效果,讲述生动,有感染力,能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和思考。

(三)作品版权要求

1. 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参赛者须确保作品无任何抄袭、剽窃行为。如因作品版权争议引发法律纠纷或索赔,一切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组委会概不负责,并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

2. 严禁一稿多投。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提交至本赛事多个组别,或同时参与其他同类赛事。若出现一稿多投,一经查实‌,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

(四)作品规范要求

1. 配音与字幕要求:

1)配音必须由参赛学生自行完成,不可使用人工智能语音或剪辑软件字幕配音。大赛将采取配音追溯机制。

2)中国学生组作品配音语言为英语,国际学生组作品配音语言为中文。

3)两个组别的作品均须配中英双语字幕,中文字幕须使用简体字。

2. 时长要求:

视频总时长3~5分钟。

3. 制作方式说明:

鼓励借助人工智能(AI)辅助作品制作。如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图像、视频、文字等(配音除外),需在作品说明文件中注明所使用的AI技术,引用素材需在明显的位置用文字标注来源,确保无版权争议。

4. 技术要求:

1)作品大小不超过500MB,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或以上。

2)画面清晰稳定,音质清晰,格式为MPGMPEGAVIMOVMP4等。

3)比例需为横屏16:9。

5. 其他要求:

1)作品中不得出现可能影响评审的诸如所在学校名称或Logo、参赛人姓名等信息。

2)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第三方软件Logo或水印、广告、二维码、超链接或其他外部引流标识。

(五)作品评审标准

评价项目

评分具体内容

主题内容(45分)

1.紧扣大赛主题。

2.题材新颖,内容真实,故事有深度。

3.对故事内涵的挖掘深刻,对中国思想、价值、精神等的展现准确。

4.能够体现跨文化交际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运用,体现出对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5.叙事角度新颖,展现独特观察视角。

讲述效果

45分)

1.结构清晰,起承转合自然,逻辑严谨。

2.语言表达得体、自然、流畅,条理清晰。

3.讲述生动,能引发受众共情或价值认同,情感共鸣度高。

4.讲述方式新颖,具有一定创新性。

5.充分考虑了国际受众的特点,能够恰当有效地传递信息,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技术合成

10分)

1.画面与音效:画面清晰、稳定、流畅,背景音乐和特效与内容契合,能增强表现力。

2.技术规范:镜头语言有逻辑性,运镜合理,转场自然,视频格式规范,符合技术要求。

(六)作品提交方式和时间

参赛选手需将参赛视频、团队成员分工名单以及word版视频脚本放于一个文件压缩包中,修改文件压缩包名称为“外教社杯短视频比赛、参赛团队负责人姓名、本科生组、参赛团队负责人电话号码”,在2025年90124点前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hbuwaijiaoshebei@126.com。

提示:为避免邮件过期不可下载,请参赛同学在8月28日至9月1日间发送邮件。

(七)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等奖1名(组),二等奖2名(组),三等奖7名(组),获奖选手(团队)由校团委、外国语学院和公共外语教学部颁发获奖证书,其中一、二等奖获奖作品将晋级省赛。

赛项二:跨文化能力团队现场赛

(一)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须为我校注册在籍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皆可报名参赛,年级、专业不限。

2.学校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每个团队最多含1名英语类专业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每个团队最多可设2名指导教师。

3.参赛语种为英语,参赛案例用英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汉语。

4.参赛学生需具备优秀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愿意投入备赛及比赛。

(二)比赛主题

参赛团队从多元文化生活、公共外交、商务沟通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根据团队成员自身经历、观察或阅读,自主开发与主题相关、具有原创性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参赛团队现场展示案例,展现形式不限,要求自然、合理,能生动、清晰展示案例内容。参赛团队运用跨文化交际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案例中的跨文化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三)比赛形式

比赛形式为提交视频。视频需满足如下要求:

1. 视频必须为原创,不得直接照搬、模仿影视作品。

2. 录制必须完整、连贯、一次性录制,真实体现案例展示与分析过程,即必须为现场一次性录制,无后期多次反复剪辑,否则做无效处理,取消参赛资格。

3. 视频的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  

4. 视频的时间长度不得少于8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

5. 视频格式建议: MP4格式。

6. 参赛选手需将参赛视频、团队成员分工名单以及word版视频脚本放于一个文件压缩包中,修改文件压缩包名称为“外教社杯团队赛、团队负责人姓名、本科生组、参赛团队负责人电话号码”,在2025年90124点前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hbuwaijiaoshebei@126.com。

提示:为避免邮件过期不可下载,请参赛同学在8月28日至9月1日间发送邮件。

7. 邮件附件中不得夹带其他与比赛无关的文件、留言和软件等,不得重复发送邮件,否则视为主动弃权。

(四)比赛评分标准

评分主要依据以下三个维度和五个视角:

1. 三个维度(满分10分)

1)内容维度(4分):跨文化交际案例的深度和广度、真实性和原创性,跨文化交际概念和理论运用的深入性和合理性;

2)效用维度(3分):跨文化分析是否恰当,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形成的反思是否具有启发性;

3)呈现维度(3分):现场展示是否体现较高的综合素养,是否具有逻辑性、表现力和灵活性。

2. 五个视角(满分10分,每个分项各2分)

1)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即是否能够发现文化差异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问题;

2)是否具有跨文化情感态度,即对不同文化是否持开放、好奇、尊重、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3)是否掌握并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理论;

4)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是否表现出善于观察、倾听、讲述、对话和思辨等能力;

5)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颁发由校团委、外国语学院和公共外语教学部盖章的获奖证书,其中一等奖获奖团队将代表我校参加11月举办的河北省省复、决赛。

四、报名方式

参赛选手依照参赛通知中的方式参赛。

五、联系方式

注:为及时传达竞赛事项,请各院系委托本院系相关学生组织负责本院系竞赛的宣传通知,材料的整理、收集、上报等工作。院系立项公示后,请院系竞赛工作负责人及立项团队负责人加入QQ群25年‘外教社杯’比赛”(群号:764106850),后续竞赛相关事宜会在群内公布。

 

联系人:高老师、杨老师

大赛QQ群:764106850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2025年711



河北大新青年
联系我们
  • 电话:(86) 312 5079462
  • 邮箱:hbuxtw@126.com
  •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河北大学多功能馆东门二楼
  • 邮编:071002
版权所有: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冀ICP备05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