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ing | 走进·窑火生生不息的陶瓷古城发布时间:2020-09-07 作者: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来源: 本站
为响应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河北大学文学院拔尖班的五名成员组成了“陶风瓷韵”暑期实践团,实地走访参观了“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中的“彭城”。通过参观博物馆,采访工作人员及陶瓷制作、售卖人员,实践团对磁州窑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有了清楚的了解,对其在当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实地考察磁州窑,了解传承陶文化。 7.20-7.22日,实践团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和磁县县志,了解磁州窑目前的基本情况,包括现存的窑址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由此制定出实践路线,即以彭城为中心的各个博物馆和遗址,然后网上订票,准备出发。 7.23-7.25日,实践团在网络上搜索到磁州窑博物馆和瓷厂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联系过后确定了采访提纲和视频拍摄的基本框架。 7.28-7.30日,实践团去往峰峰矿区彭城。依次浏览了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磁州窑艺术馆、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异品坊这些具有鲜明磁州窑本地特色的地点。 “磁州窑瓷器包括化妆白瓷、划花、绿釉、黑白剔花等有63种之多,其中尤以白地黑花最为经典。这种装饰手法最早将中国绘画、书法艺术用于瓷器装饰,标志着中国瓷器由胎装饰向彩妆饰的过渡。”讲解员熟练地讲解着每一件磁州窑作品,古老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磁州窑黑与白的艺术,以及磁州窑文化的生命力和底蕴。在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馆长陈志刚介绍说,磁州窑富田遗址是目前保留古窑最多、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的中心窑址,盔墙灰瓦、古窑古洞、翠竹绿树、鸟语花香,宜人的景色和遗迹的厚重,不由的就追寻历史遗迹的韵味。目前富田遗址有专题旅游和制陶体验等多种业务,也在多角度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陶瓷主题故事中,感受磁州窑文化。 同时,实践团相继采访了当地私营制瓷的家庭作坊主和工厂主,交流磁州窑实际文化产业转化成果,并对以上的几个疑问有了新的认识。 二、整合观点,汇总分析。 在返程后,实践团又在线上交流了对磁州窑的看法和对磁州窑制造业的建议,经过整合总结,主要形成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实践团在参观磁州窑历史遗迹的过程中了解到,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为核心,还形成了包括商贸街区民俗文化、口头文学、窑坊建筑艺术等在内的陶瓷行业文化。彭城古镇庙会最盛时每年达二十多个,促进了陶瓷商贸活动,产生了独特丰富的商贸习俗、民间故事、生产谚语,留下了大量的器皿文字和绘画等。磁州窑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为海内外人们所喜爱,不仅因为它规模大、产量高,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各种制造工艺具有民间艺术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它各种器物上的绘画和题铭最具特色,完全摆脱了官府的各种规制,而按照民间习俗和需要自由发挥。装饰内容的选题,主要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以写实为主,重于创新。 同时,磁州窑以各种纪年、题句、姓氏、题诗款来装饰器物,其书写方法无一定规格,非常随意。在各类题句款识中,常见有警句、吉祥语、俗语等,如“众人无语,无事早归”、“孤馆雨留人”、“国家永安”、“镇宅大吉”、“牛羊千口”、“天地大吉一日无事深谢”、“贫居闹市无相识,富住深山有远亲”、“风吹前院竹,雨折后院花”、“清风细雨,黄花绿叶”“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等。上述题句多写在各种瓷枕上,完全采用民间白话语言,既增加了民间文化气息,又具有吉祥之意,深受百姓喜爱。 第二为了使磁州窑的艺术陶瓷、生活陶瓷的生产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促进陶瓷旅游文化开发,重塑磁州窑往日辉煌,为振兴河北陶瓷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践团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 (1)磁州窑其所烧器物数量大,种类多,简朴实用,装饰活泼,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收藏价值,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挖掘。对于磁州窑文物保护与开发,实践团认为当地还应该在相关地区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以便更好增加游客容量,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增加当地收入和就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2)相比于其他的窑系瓷器逐渐走俏,磁州窑的发展相对滞后,其发展原因存在与生产工艺、营销模式、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就实践团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彭城当地的磁州窑产业规模并不大,多是家庭小作坊,产销模式为定制少量出售,经济效益不高。而大的制瓷厂又缺少一些创新能力,并没有将当地的磁州窑瓷器特色融入产品,而是选择较为普遍的花样与器型,做工上也不够精致,无法在同类景德镇、唐山瓷器中出类拔萃。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地的产品营销都是线下实体店铺或者线上淘宝店铺。是否可以利用新兴的自媒体行业,借助抖音、快手的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销售或短视频带货,这正好与实践团上学期学到的新媒体运营知识有所结合。 刘向有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实地考察后,实践团认识到百年磁州窑需要打造“高品质+高颜值+实用+实惠”的新产品,才能让更多的人使用。汇聚有创意和特色的碗文化产品,以及可以代表当地传承窑口文化的日用瓷产品,通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团队策划和运营推广,以及拓宽渠道销售等,才能让传承窑口的好产品走入更多的家庭中。只有艺术生活化才能有更多的人使用,只有使用才能更好地传承。 (文学院“陶风瓷韵”实践小组供稿)
相关文章:HPV及HPV疫苗相关知识普及宣讲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