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塞罕坝精神” 河北大学学子在行动发布时间:2020-09-04 作者:
共青团河北大学委员会 来源: 本站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河北大学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等统一安排,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组成了传承“塞罕坝精神”调查团,并于2020年8月赴河北省承德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廊坊市等地开展了“不忘护林初心,牢记政治使命”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6日,团队负责人姜旭带领团队成员召开线上筹备会。姜旭首先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队员们各抒己见,对实践内容、实践形式等进行了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周密的暑期社会实践计划。最后,队长姜旭根据队员特长进行了实践活动分工,明确了队员们的各自任务,为暑期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图为河北大学传承“塞罕坝精神”调查团队宣讲海报)
8月1日至3日,姜旭抵达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站——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姜旭先后调研参观了塞罕坝机械林场总部、塞罕坝风景区、塞罕坝展览馆,深入了解了塞罕坝58年间从昔日一片荒原到现在万亩林海的生态奇迹,以及三代塞罕坝人不畏险阻、艰苦创业的奋斗故事。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办公室,姜旭采访了“林二代”敖胜利老师,敖胜利老师讲述了第二代护林人如何传承老一辈林场建设者们的精神,转变林场发展方式,探索林场发展道路,并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为队长姜旭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部开展调研) (图为姜旭和“林二代”敖胜利老师合影) 通过三天实地感受,姜旭被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壮丽景色深深打动,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与其他队员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感受,为后续的宣讲活动提供了鲜活素材。
8月4日至8日,其他团队成员分别在河北省承德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廊坊市等地展开宣讲活动。大家走访了各地的公园、社区、企业、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方式,宣讲总次数达15场,覆盖人数近千余人。 杜璐涵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面向青年群体开展实地宣讲活动,主要介绍了塞罕坝的历史沿革和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通过讲述三代塞罕坝人在高寒沙地艰苦卓绝的造林历程,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争当绿色发展的先锋战士。 郭伟嘉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面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线上宣讲活动,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再现了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讲述了林场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塞罕坝茫茫林海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激励广大青年不忘护林初心、牢记政治使命,将“塞罕坝精神”的深刻内涵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实践。 高泽华在河北省邯郸市山香教育机构面对辅导班学生开展实地宣讲,通过介绍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情况、分享三代塞罕坝人的感人故事,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们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塞罕坝精神”。
张静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面向市民群众开展线下实地宣讲,通过讲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们将沙漠荒原变为苍翠林海的人间奇迹,引导广大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到生活实际。 杨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松阳河公园面向县城居民开展了线下实地宣讲,讲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从1962年建厂之初到现在的生态变迁过程以及塞罕坝瞭望员刘军和妻子齐淑艳的感人事迹。通过分享刘军夫妇的护林故事,充分展现了塞罕坝护林人“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情怀,鼓励广大市民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朱丽娜在河北高碑店燕赵公园面对高三学子开展线下实地宣讲,讲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于士涛、王崇、李信的感人事迹,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引导高中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传遍祖国大地。
在为期8天的调研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宣讲活动,严格遵守团队纪律,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认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不足,高质量完成了宣讲活动。队员郭伟嘉说:“塞罕坝人一锤一锤驰而不息,把‘绿色钉子'钉得牢牢的;塞罕坝人一代一代久久为功,让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实现。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就像一座绿色的丰碑镌刻着塞罕坝人的功绩。”队员张静说:“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对塞罕坝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方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我研究生期间一次难忘的回忆”。队员闫芝颖说:“我看到了当年“六女上坝”的艰辛,看到了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勇敢品格和奉献精神,她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塞罕坝林场,给满是黄土的塞罕坝铸就了一个绿色长城。” “塞罕坝精神”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彰显,是教育大学生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弘扬并传承“塞罕坝精神”,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身责任、使命与家国情怀。
(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塞罕坝精神”小分队供稿) 相关文章:走进身边的疫情楷模
上一篇:疫情过后,建设大步走
下一篇:助力乡村 医疗脱贫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