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紧跟着共产党打破一个旧世界发布时间:2019-04-11 作者:
胡献忠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集体行动的方阵,义无反顾地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前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中国青年运动也因为要打破一个旧世界而呈现出激烈的抗争性。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青年学生第一次以群体方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对当时社会舆论、民众心态、外交政策乃至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因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起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为五四青年最强烈的政治表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五四精神的集中概括。从北京到上海再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从学生到工人再到社会各界,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这种态势在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因此,五四运动被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最先觉醒的是以大、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些青年既敏感又自信,倾向无政府主义者甚多。经过五四运动的大洗礼,一部分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笃定以俄为师,实现了自身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就说:“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正是这一批先进分子主动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58名党员,几乎全是知识分子,其中35人是19世纪的“90后”,5人为20世纪的“00后”,这些青年总占比为70%。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发动机,中国青年运动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到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的前身)正式成立,已有团员5000多人。作为党的助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优秀的组织者和动员者。 “打倒列强,除军阀”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最为流行的口号,激荡着广大青年踊跃投身革命洪流之中,积极推动废约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并在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的斗争中,成为运动的生力军。 历史的发展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小小的斗争火种,有时会引发一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焰。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工人3000多人为反对外国资本家而上街演讲,遭到租界巡捕开枪镇压而酿成五卅惨案。这激起了全上海以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深埋在中国人心里的对帝国主义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这一运动,从通商都市到偏僻乡镇,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轰然推动着全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在中共各级组织的发动下,一大批革命青年前来投报。徐向前、陈赓、左权、许继慎、蒋先云、王尔琢、周士弟、宣侠父等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在之后的东征战役和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青年作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打土豪,分田地”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行。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宣告失败。随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打响,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广大共青团干部、团员和革命青年很快投身新的革命潮流之中。曾任团中央局总书记的张太雷,就是在领导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的。 当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后,许多生活在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军人也毅然离开城市,走向农村,跟着中国共产党参加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也就是说,当中国青年运动在城市中遭遇挫折后,在革命根据地中又开始兴盛起来。 为了更好地团结、教育青少年,各根据地都建立起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儿童团,这些组织在分配土地、查田运动、建立政权、动员青年参军、发展教育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33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前,共青团成功完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任务。这支近万人的部队,平均年龄18岁左右,共青团员占到70%,在此后保卫苏区的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发挥了作用,直到长征中被编入红军主力军团。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当南方的工农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陷入连年苦斗而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却加紧了对中国侵略的脚步,一个扶植汉奸控制华北的阴谋正在酝酿。清华大学学生党员蒋南翔在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喊出了爱国学生共同的心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但广大北平学生的爱国热情火焰万丈。12月9日,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在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领导下,高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抗议蒋介石政府同意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揭露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在北平学生斗争的影响下,从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行动,许多地方的工人也进行罢工。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爱国人士和团体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12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到河北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开始踏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宣传团的基础上,1936年2月初,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对团结广大青年、促进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先进的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力量。 “到延安去”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青年运动的重心逐渐转向西北。中共旗帜鲜明而又合情入理的宣传、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延安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中共领袖亲民务实的作风,都深深打动了爱国青年的心。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热情,先后从日寇占领区、国民党统治区甚至海外,长途跋涉,越过层层封锁,历尽艰辛,奔赴陕北参加革命,其中包括不少平津的大学生。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已日益成为万众瞩目的红色大本营,“到延安去”成为当时一切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一位青年当时在日记中写道:“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据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就有2288人。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间,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多达4万余人,其中南洋华侨青年有600多人。这些进步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在陕北这座革命熔炉中,通过共产党的教育和自身的社会实践,大多数成为中国革命坚定的奋斗者。毛泽东曾经赞扬道:“延安的青年们是团结的,统一的”,“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他们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 “打日本,救中国” 抗日战争是漫长而艰苦的,广大青年投入救亡运动是勇敢而忘我的。1938年11月,毛泽东为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题词:“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从而成为抗战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主旋律。 在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救国会等各种青年救亡团体蓬勃而起,在宣传抗日主张、提高青年抗日意识、动员青年拿起武器、投身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抗战开始到1940年上半年,在华北和各战区,有几十万青年参加了军队,这些青年成了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兵源。各级青救会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开展青年工作,在各村普遍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队和儿童团,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第三师的“刘老庄连”、东北抗日联军集体投江的八位女战士等都是青年官兵血战到底的杰出代表。在八年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风起云涌的第二条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社会各界对和平的渴望,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奋起自卫。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必然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强烈反对。毛泽东曾评论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经历了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抗战胜利仅三个月,国民党当局就在最高学府西南联大制造了一二·一血案,从而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抗议、请愿运动。运动的主题是争取和平民主,唤醒更多青年学生。从1946年12月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喊:“美军滚出中国去!”在南北呼应的五·二○运动中,“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呼声响彻长空。在反美扶日运动中,上海、北平学生齐声呐喊:“不许西洋鬼子帮东洋鬼子”。这三次运动高潮环环紧扣,迅猛推进,往往都是一地发起,全国响应,运动怒潮此起彼伏,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条战线,进一步使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动摇了其统治的“合法化”根基。 学生运动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条战线,能够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人心向背从来都在政治局势演变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线,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斗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精神。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前仆后继,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献出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以青春之名,筑复兴之路,青年英烈们擎起的梦想火炬,将永远激励后辈奋勇前行! (作者:胡献忠,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社会学博士后)
下一篇: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
联系我们
|